重大博士逐梦“中国芯”

期次:第729期    作者:本报学生记者 徐思秋 黄美玲   查看:142

近日,随着“中国芯”的话题热度持续升温,许多高中生填报志愿时开始关注与芯片相关的专业领域。然而,早在五年前,杨通贝就带着对集成电路系统的浓厚兴趣和要在“中国芯”上有所建树的理想抱负,考入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。四年后,他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曾参与多个科研项目的丰富经历,成功保送本校直接攻读电路与系统博士研究生。在老师眼中,他是最努力的学生;在同学眼中,他是专业知识扎实的学霸;在学弟学妹眼中,他是热心又有耐心的学长……

读博只想为中国的IC发展尽一份力

本科期间,杨通贝就热衷参与科研项目,以夯实基础,拓展能力。在中电24所和重庆大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中,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共承担了6个科研项目。“这段科研经历非常难得,联合实验室对科研过程的技术要求非常严谨,每个阶段都有工程师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,常常需要我们反复改进,这对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和严谨态度有很大帮助。”而通过一系列的科研与实践,杨通贝也渐渐发现了自身在电路基础理论方面仍有不足,他希望能继续深造,苦修“基本功”,如今他已是本专业的一名直博生。“中国的IC(集成电路)技术还不够发达,这个行业需要脚踏实地做科研的人,所以我要在读博期间,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知识,为中国IC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!”杨通贝说:“从小因家里条件不好,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,可能最大的兴趣就是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潜心学术研究吧。”

目前杨通贝正在进行一项创新研究,即“用28纳米的工艺制成锁相环”。“锁相环是数字芯片的主要模块,可实现集成电路中数据的高速传输。”国内目前普遍采用65纳米的传统工艺制成锁相环,杨通贝的研究将工艺精度提升至28纳米,可以更好地实现芯片的低能耗和高集成度。从大四开始,杨通贝就在着手这项研究,他综合各项因素不断进行优化,经过了三个版本的修改,历时将近两年,项目已接近尾声,并且成功流片(就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),耗资达几百万。“正是由于流片的耗资巨大,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能参与其中是非常难得的机会,所以我对项目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细心慎重。”

此外,杨通贝还获得了计算机四级“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”证书。目前他正着手参加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设计大赛。他希望尽快修完专业课程,给自己多留一些时间做科研。

培训学弟学妹的热心学长

培训大三同学画版图(芯片内部结构图)已经成为集成电路专业的一个传统。目前,杨通贝已完成了对学弟学妹的两届培训,每届培训长达一个半学期。有时他为了讲清楚一个很小很细的知识点,课下常常要花上两个小时准备。为了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,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,杨通贝还不断改进授课方式,每次培训后会安排大量的时间答疑,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。他的努力和热心受到了学弟学妹的欢迎:“不管我们画得多差,贝哥都会鼓励我们,并耐心地指导我们,这让我们非常感动。”参加培训的同学说。

对待生活也像对待科研一样认真

杨通贝对待生活也如科研一样认真,他坚持健康养生的理念,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,保持良好的体型,他对一日三餐进行了科学的营养搭配,并配合规律的运动,在短短三个月内成功减了32斤。此外,他还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闲暇之余做的美食。“身体素质非常重要,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什么都干不了。”杨通贝说。对于未来,他也有自己的规划:“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急需专业人才,我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!”

“无论多忙都要多看论文、多读书。”这是杨通贝对自己的基本要求,他认为,当代大学生必须对社会、对科研前沿领域要有深层次的认识。马上就是毕业季了,他建议学弟学妹:“无论选择工作还是深造,都一定要坚持初心,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。”